5月13日,在中國工程院、工信部和中科院主辦的“2015智能制造國際會議”上,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,要將智能制造作為“中國制造2025”主攻方向。
苗圩強調,“中國制造2025”要抓住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的研發和生產,通過高檔數字機床、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化生產建材,加快可穿戴產品、智能家電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,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。
中德戰略異同
苗圩比較分析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與德國工業4.0戰略的異同。
苗圩指出,從共同點來看,中德兩國的新戰略具有相同的戰略使命和核心理念。在使命層面,都是為了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。
苗圩解釋,在理念層面,兩國新戰略都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。德國工業4.0著眼高端裝備,提出建設
信息物理系統,并積極布局智能工廠,推進智能生產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提出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,大力發展智能制造,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。
實施五大工程
苗圩介紹,即將公布的《中國制2025》將對未來十年推進制造強國的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。該規劃的目標就是推動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,核心目標是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。
周濟透露,規劃將分兩階段實施。第一階段為2015年到2020年,全面推廣數字化網絡技術的應用,部分行業和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試點和示范,如大力推進“數控一代”機械產品創新工程。第二階段為2020到2025年,將大力推進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。如著力推動“智能一代”機械產品創新工程。
苗圩介紹,規劃提出了分三個十年建設制造強國的“三步走”戰略目標:第一個十年進入世界強國之列;第二個十年要
進入世界強國的中位;第三個十年即2045年,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,最終要在建國一百周年成為制造強國。
苗圩表示,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,建設制造強國,包括“四個堅持”,分別是堅持創新驅動、堅持智能轉型、堅持夯
實工業基礎、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
對第二個堅持,苗圩解釋,要突破高檔數控機床、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化生產線的關鍵核心技術;加快可穿戴產品、智能家電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;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,從產品的設計智能化、關鍵工序智能化、供應鏈優化管控方面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、智能生產線、智能生產車間和智能工廠的建設。苗圩還透露,《規劃》確定了十個重點領域,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、航空航天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電力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、農業機械裝備。
氣缸小編為您分享